《中国核心期刊(遴选)数据库》收入期刊•深圳市优秀期刊 邮发代号:46-234 国际标准刊号:ISSN 1671-3508 国内统一刊号:CN 44-1542/TH
新闻中心
出席大会的领导和嘉宾:
领导致辞:锚定行业方向,凝聚发展共识
大会伊始,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 执行会长 谭超武致欢迎辞。他指出,在全球制造业变革与国内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下,模具行业正面临从“制造”向“智造”转型的关键期。唯有以技术创新为核心,通过产学研协同与产业链深度融合,才能突破瓶颈、实现差异化竞争。他强调,学会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。
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 学会学术部部长 孙业帅在致辞中肯定了学会的工作成效。他表示,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始终支持模具行业科技创新与生态建设,未来将通过政策扶持、资源对接等方式,进一步推动模具技术与智能制造、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融合,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金属3D打印与AI融合,驱动制造升级
上海毅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兼副总经理 王利军以《AI赋智 增材赋能——金属3D打印驱动模具制造升级》为主题,分享了3D打印技术在模具领域的突破性应用。他提出,通过AI算法优化打印路径与工艺参数,结合金属粉末床熔融技术,可实现模具随形水路、透气钢结构的一体化成型。以毅速激光E3-420模具爆款3D打印机为例,其打印致密度达99.99%,配合高导热材料EM201,可使模具冷却效率提升30%以上,在电子烟、汽车连接器等应用领域,产品成型周期实现了缩短50%的显著成效。尽管模具成本有所上升,但得益于产品良率的显著提升,所产生的价值收益已显著超越了制造成本的投入。
微应力技术破局“内卷”,逆全球化中寻新机
深圳乐新模塑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李代伟带来《微应力技术为反“内卷”和逆全球化浪潮提供新的解决思路》演讲。他指出,微应力技术(MST)通过优化注塑模具流道设计与材料分子排列,可实现无可见结合线、无缩水痕的高光制品生产,在玻纤含量60%的材料成型中解决浮纤问题。该技术已在3C产品、医疗包装等领域实现批量应用,帮助企业节省材料成本10%-30%,成型周期缩短20%以上。李董强调,技术授权模式将坚持“一客户一主体”原则,通过价值共享突破贸易壁垒,实现技术输出全球化。
驱动技术革新,“灵巧手+”赋能精密制造
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、首席电控专家 陈毅东聚焦《“灵巧手+”产业中的驱动技术》,解析了精密驱动系统在机器人灵巧手领域的应用。他介绍,兆威机电基于自研的微小电机开发出20个主动自由度全驱型五指灵巧手,指尖集成力触觉传感器,响应速度<20ms,可实现拨动、旋转等精细操作。该技术在智能制造、医疗康复等领域的应用,正推动模具装配、检测环节的自动化升级,降低人工依赖度。
高校科研赋能,智能制造技术成果落地
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副院长 马将教授带来《面向智能制造的技术创新——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技术成果分享》。他重点展示了非晶合金微纳加工、陶瓷增材制造等技术突破。其中,非晶合金纳米压印技术可实现5微米级金属结构的量产,加工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10倍,成本降低5-20倍,已在微流控芯片、光学器件领域实现产业化。马将表示,高校将进一步开放科研平台,推动“产学研用”深度融合,加速技术成果转化。
汽车外饰件精益化,内卷时代挖潜力
浙江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SQE中心模具专家 李书生以《内卷时代如何挖掘潜力之汽车外饰件精益化生产》为主题,分享了保险杠生产的优化实践。通过引入机械臂替代人工修边、优化模具设计、减少换模时间,结合AI视觉检测系统,某保险杠生产线效率提升30%,废料率下降15%,单条产线年节约成本超86万元。他强调,精益化不仅是流程优化,更是数据驱动的全价值链管理,需从设计端介入工艺仿真,实现“零缺陷”生产。
重庆大足高新区招商推介,拓展产业新空间
重庆大足高新区管委会 副主任 曾勇带来《重庆大足高新区招商引资推介》,介绍了该园区作为“成渝之心”的区位优势与产业布局。园区已形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摩、再生资源新材料等“246”产业集群,拥有规上企业242家、高新技术企业146家,是西部最大的电梯产业基地与五金生产加工基地。曾勇重点推介了模具产业配套政策,包括水电气成本较沿海低37%、15万产业工人储备、“五金贷”等金融支持,诚邀大湾区模具企业落地布局,共享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红利。
学会工作报告:总结过往,规划未来
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 秘书长 涂容华作《学会2024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及2025工作计划》。他回顾,2024年学会走访企业超120家,举办“信息大湾区”茶话会、数字化应用推广大会、工模具产业链交流大会等活动数余场,助力会员企业对接产业链资源。2025年,学会将持续加强党组织建设,深化政企沟通;发展新会员,举办主题会议;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,组织国内外参展,强化与兄弟学会合作。
企业交流互动:商机涌动,共筑产业生态
大会设置的展台区成为技术对接的“热场”。毅速激光的3D打印模具样品、腾鸿杰的TOOLOX拓达钢、粤峰新材料的模具钢、和盛兴的塑胶模具标准件等创新成果集中亮相,吸引参会者驻足交流。会后,学会举行赞助企业感谢牌匾颁发仪式,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、上海毅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、香港讯通展览公司等16家企业获颁牌匾。
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,既是大湾区模具行业创新活力的集中展现,更是技术协同、产业联动与区域融合的全新起点。随着AI、增材制造、微应力等新技术的落地,以及学会“数字化转型”等计划的推进,大湾区模具行业正以创新为笔,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书写新篇。